为进一步提升学院教师科研创新能力与科研成果质量,推动学院党建工作与专业建设深度融合,助力教师队伍高质量发展。10月29日下午,学院面向全体教师组织召开了“科研成果突破,服务教师发展”专题学习活动,学院院长杨晓峰主持活动。

会议特邀党委校长办公室信息科科长刘铂,以及我院汉语国际教育系陈哓梅老师、邓凤鸣老师,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刘枫老师作专题报告。
刘铂以《也谈决策咨询信息》为题,系统介绍了学校信息工作的总体情况、近年来在信息渠道与机制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效。他深入阐释了决策咨询信息的内涵与价值,并围绕如何精准谋划选题、撰写高质量信息等关键环节进行了详尽指导。刘铂指出,信息选题应重点关注社会热点难点、群众急难愁盼等五类问题;文本写作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做到以小见大、主旨鲜明,善于运用“观点与材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增强说服力。他还通过典型案例剖析,提示了写作中需注意的常见问题,并结合语言文化学院的学科专业特色,为在场教师提供了具有针对性的选题参考。

党委校长办公室信息科科长刘铂作报告
陈哓梅以《开展学科交叉 利用主流学科资源开展本专业研究》为题,分享了将自身音韵学专业与学校主流学科资源—农史、古农书研究相结合的探索历程,为在涉农高校背景下实现古代文学与科技史的跨学科融合提供了生动的实践范例。刘枫围绕《实践凝练科研 拓宽学术成果写作和发表路径》这一主题,以其发表的核心期刊论文“双语背景下植物遗传育种技术国际研讨会的策划与实施”为例,深入阐述了从实践活动中凝练科学问题、进行文章构思的过程。她强调应以问题为导向,主动探索多学科融合,积极与同行前辈交流,其经验对青年教师如何从教学、社会服务实践中挖掘科研素材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邓凤鸣在《聚焦与转型》的报告中,以“知来路、明去路”为脉络,回顾了个人学科背景与发展路径。她结合自身兴趣、优势与能力,以及在涉农高校的平台特色,分享了设定阶段性目标、在“涉农”领域初步探索所取得的重要成果,并表示未来将继续深耕“涉农+”及“区域国别学+”方向,实现科研方向的聚焦与转型。

陈哓梅、刘枫、邓凤鸣开展经验分享
报告会前,杨晓峰系统梳理了学院近年的科研发展态势。他指出,学院在省部级项目立项数量上已逐步取得突破,获批项目的教师群体持续扩大,实现了良好的开局。在知识创新与论文发表方面亦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同时,我们仍需清醒认识到当前存在的难点、痛点与堵点。本次专题学习活动正是聚焦教师个人发展,通过身边同事的榜样引领和经验分享,启发和激励更多教师深度融入学院学科建设,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努力用语言学科优势服务社会发展。他希望全体教师以此次集中学习为契机,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凝聚发展合力。
本次主题学习活动内容充实、针对性强,为学院教师提供了宝贵的科研思路与方法借鉴,对有效激发教师的科研热情与创新思维、营造积极向上的科研氛围、推动学院科研工作与教师队伍建设再上新台阶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