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语言教育研究团队邀请到应用语言学博士、成都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讲师张实博士,为团队成员带来了一场题为“语言磨蚀研究及眼动追踪技术在该领域的应用”的精彩讲座,为语言教育研究领域注入了新的活力与思考。讲座由团队负责人王云教授主持,团队成员及学院部分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讲座中,张实博士首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语言磨蚀这一概念。他指出,语言磨蚀是指先前习得语言能力的非病理性丧失或特定语法特性及整体流利度的退化,它是一个渐进的、具有多种表现形式且存在个体差异的现象。张博士详细介绍了语言磨蚀的关键影响因素,包括年龄、输入的频率与质量、态度与动机以及社会身份等,并从词汇、语音、语法等不同层面阐述了语言磨蚀的具体表现,同时分享了相关理论假设如接口假设、加工与表征理论等,为团队成员搭建起坚实的理论框架。
随后,张实博士分享了眼动追踪技术在语言磨蚀研究中的创新应用。通过一项自己的研究案例,他阐述了如何通过眼动追踪技术从实时认知加工角度,深入探究英国华人社群在海外环境下中文母语能力衰退的具体过程与内在机制。该研究重点关注14名成年汉语-英语双语者对反身代词“自己”的解释和处理。研究采用纸笔解释任务和视觉世界眼动追踪任务,发现在中性条件下,双语者更倾向于选择非本地解释,表现出母语弱化迹象。研究结果表明,长期接触英语可能导致汉语母语者在反身代词“自己”的解释和处理上发生变化。
语言教育研究团队的成员们对此次讲座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和高度的投入。在互动环节,大家积极提问,与张实博士就语言磨蚀的具体案例、眼动追踪技术的操作细节以及研究结果对语言教育的启示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团队成员纷纷表示,此次讲座拓宽了他们的研究视野,尤其是眼动追踪技术的应用为他们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借鉴。
语言教育研究团队一直致力于探索语言学习、教学和使用的前沿动态,团队负责人王云教授表示,未来将继续开展类似的学术交流活动,促进团队成员与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交流合作,推动语言教育研究团队的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