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首页» 综合新闻» 【汉教系夏季实习系列报道(四)】师法历史 展望“乾”路
 

【汉教系夏季实习系列报道(四)】师法历史 展望“乾”路

来源:   作者:逯爽   发布日期:2022-07-11     浏览次数:

     

为了将理论课堂与实践课堂相结合,让学生切实感受盛唐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加深对佛教东传及其中国化历程的了解,在教师陈海霞、杨玉锋的组织安排下,7月5日、8日,汉语国际教育2001班先后前往乾陵和法门寺参观研学。

7月5日上午,师生们乘车前往乾县乾陵。作为唐十八陵中唯一一座没有被盗且主墓保存完好的陵墓,乾陵的参观意义可见一斑。在参观乾陵主陵的过程中,讲解员为同学们讲述了神道两旁的直阁将军像、六十一蕃臣像等石雕的特征及其象征意义,并着重讲解了司马道东西两侧的无字碑和述圣纪碑。述圣纪碑开帝王陵前立功德碑之先例,无字碑则保留了宋金以后历代题字,书法上诸体皆备,更兼有女真文字等珍贵资料。参观完主陵后,师生们又相继参观了永泰公主墓、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以及乾陵博物馆,对唐朝皇家陵园墓葬的基本结构有了直观的了解,更陶醉于这“盛唐绘画艺术的地下画廊”。乾陵博物馆中陈列的三彩舞俑、器皿、金银饰品、壁画彩陶等,亦使大家感受到盛唐多元包容的文化氛围。

7月8日,汉语国际教育2001班前往佛教圣地法门寺参观研学。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师生们先后参观了法门寺寺院及诸佛菩萨像、真身宝塔、法门地宫、法门寺博物馆、合十舍利塔。在参观过程中了解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和历代修缮重建情况,以及真身宝塔下唐代地宫的发掘过程,并到地宫中近距离观察了释迦牟尼指骨舍利的三枚“影骨”。最为震撼的是法门寺博物馆收藏的发掘自地宫的两千余件文物,其中不乏一些考古界的重大发现。如杖首为四股双轮十二环的唐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包括八棱净瓶在内的十三件秘色瓷揭开了此前只存在于史书中的秘色瓷的神秘面纱,迄今发现最大的一枚唐代金属香囊鎏金双蛾团花纹银香囊,可窥唐朝“万国衣冠拜冕旒”盛况的典型伊斯兰琉璃器淡黄色琉璃瓶,还有七百多件唐代珍贵丝织品……这里,藏着灿若星辰的大唐风华。参观过程中,罗文一同学不住感叹:“地宫一开,便是半个大唐。”最后师生在参观完合十舍利塔后,结束了法门寺之行。

张旭晨同学感慨道:“两次外出研学让我收获良多,让我们很好地将所学与实际相结合。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从自身专业出发,更好地传承和宣扬优秀传统文化。”

1.jpg

2.jpg

3.jpg



编辑:赫润钰     终审:王宝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