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对“三农”问题的重要论述,感悟乡村振兴硕果,近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语言文化学院赴山东寿光基层调研团来到闻名全国的蔬菜之乡——山东省寿光市三元朱村实地调研,了解蔬菜之乡的发展历程,领略科技兴农的巨大魅力,倾听先锋党员的奋斗故事,感悟乡村振兴的伟大精神。
三元朱村位于寿光市最南端,紧靠济青高速公路,是全国冬暖式蔬菜大棚的发祥地。走访过程中,一些村民表示,“在整个寿光,智慧大棚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一部手机就能操控家里的大棚。”调研团成员了解到,三元朱村正积极推动农业由设施化向数字化转变,升级后的蔬菜大棚应用多项新技术,在手机上即可远程控制多个大棚的设施设备,包括风机、喷滴灌、侧窗、水帘、阀门和加温灯等。此外,根据时间、气象数据、土壤数据等,系统能够按照设定规则,自动进行灌溉、通风、开关天窗等操作。通过物联网和现代农业结合,远程控制实现了村民在任何有网络的地方就能够对大棚的环境进行监控并控制大棚蔬菜的生长环境,部分大棚还能利用无线网络实现农作物精准种植,以达到节本增效,以农业数字信息化赋能蔬菜产业升级,促进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末,时任三元朱村书记王乐义冒着风险,带领17名党员干部,建立冬暖式蔬菜大棚,最终试验成功,三元朱村发生了巨大改变,如今三元朱人的幸福生活,都离不开这项技术的发展和王乐义书记做出的贡献。”三元朱村的孙书记介绍道。据了解,三元朱村成立了蔬菜相关加工公司和营销公司,并以王乐义书记的名字注册“乐义”商标,模式化发展无公害有机蔬菜,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公示“乐义”蔬菜为首件驰名商标。如今的三元朱村,建立了乐义国际农业培训中心,传播蔬菜种植技术,为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和乡村振兴计划贡献着属于三元朱人的力量。
调研结束后,队员们纷纷表示,乡村振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政府、企业、村民、社会组织等多方面协同努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方能取得成效,作为农林学子,将勇担强农兴农使命,将所学运用到实践中,为国家的农业事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