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工作
首页» 学生工作» 学生天地» 踏青教稼园林,寻迹农耕文明
 

踏青教稼园林,寻迹农耕文明

来源:   作者:任雯嘉 金灿然/文 唐利君 姬佳瑞/图   发布日期:2024-04-07     浏览次数:

     

农历二月廿八,微风送暖,春光正好,“乡村振兴背景下后稷文化的价值分析”科创项目组成员来到陕西杨凌区(古称邰城)的教稼园,进行关于后稷文化的实地考察。

项目组首先来到教稼园的核心景点——祭农广场,以“祭农”广场为节点形成东西景观轴线。在教稼台的顶端绘制了“授时图”,图上刻有天干地支二十四节气等等,另外放置“春、夏、秋、冬”景观球,传递出中国农耕文化发源地的主题信息。位于祭农广场乃至整个教稼园制高点的是后稷雕像。在中国农业历史上,后稷是一位划时代人物,他使人们从“鱼猎生活”过渡到农耕文明,因此后稷被人们一直歌颂,称其为中国第一个“农神”。

图片1.png

沿着石板路往北,项目组成员们参观了五谷石刻和巨型粮缸等体现古代仓储文化的建筑。其中,五谷石刻上用篆刻写下了“麦 粟 稻 黍 菽”的字样,将农业文化生动融合进了教稼园的建筑中。在后稷像正西、居民建筑以南地势较高的空间为水系的源头。此处以巨石并置处理,水从石上而下打动水车,增加其趣味性。东部修以古老通透性建筑,周围设置几处较大规格的黑色巨石,供游人休息观景,此处给人一种古老、粗犷的原始美。沿水系设计了几组不同形式的水车,有脚蹬的、手摇的,项目组成员亲自体验了古代的农业灌溉方式,也对古老的农耕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面对飞速发展和千变万化的生活,人们既需要物质的丰富更需要精神的灵性,既向往科技的进步又渴望自然的生态环境。传承农耕文化不仅能保护农村生态环境、丰富田园风光,还能促进现代高效生态农业和休闲农业持续发展,更能保障民族健康的生活节奏。如何结合实际,就地取材挖掘不同类型、不同内涵、不同形式的农耕文化,是大家共同探讨的课题。项目组在接下来的实地考察中也会跟进这一部分课题,寻求更好发展,弘扬农耕文化。

编辑:张家玮     终审:滕艳萍